【腾讯云】推广者专属福利,新客户无门槛领取总价值高达2860元代金券,每种代金券限量500张,先到先得。

文|欧崇敬

在分析美国的外交策略时,观察到一系列复杂的动作。最近的事件包括使用1951年与菲律宾的“共同防御条约”来强调其在南海的军事存在,美国似乎在努力展示其力量,并试图将与菲律宾的关系扩展到太平洋的每一个角落。这种行为引人注意,而与此同时,美国总统拜登却向北京发出了友好的信号,包括电话交谈以及派遣高级官员耶伦访问中国,特别是广州和北京。这一系列动作引发了对美国外交政策的深度思考,尤其是关于其“印太战略”的未来方向。虽然有人猜测美国可能会调整其战略,但从最近的中美元首对话和耶伦对中国的访问来看,美国不太可能改变其所谓的“印太战略”。这表明,尽管策略上的动作频频,美国的根本外交立场仍未发生根本性改变。

这些安排显示,当前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更多是出于战术考量而非战略重塑。近期中美关系的某种缓和,并非意味着根本性的转变,而是拜登政府出于当前的国内外需求,主动采取的策略。事实上,美国对中国的紧张关系以及之前的主动打压和围堵,是导致拜登现在需要缓和双边关系的背景。明显的原因是拜登政府面临的内外挑战,包括国内选举的压力、需要集中精力解决国内问题,以及处理诸如俄乌冲突、以色列与哈马斯冲突等国际问题。因此,在这个阶段,美国希望通过改善与中国的关系,为处理更广泛的问题腾出空间。

第二个重要的因素是中美贸易本身对美国经济的巨大影响。尽管在高科技领域美国对中国实行了各种围堵和遏制策略,比如禁止销售,但在许多其他领域,中美之间的贸易关系仍然展现出结构性的互补作用,这是在全球供应链中无法取代的。中国对全球供应链的重要性意味着美国不能完全与中国脱钩。正是基于这种考量,拜登政府最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缓和中美关系。这些做法更多反映的是战术层面的调整,而不是对美国对华战略的根本性改变。

无论美国如何努力,中美之间的双边贸易每年仍有高达6,000亿美金的相互往来,表明这样的关系根深蒂固,即便有意终止全球化,这也几乎是不可能的。这次拜登的通话以及耶伦的访问,暗示着中美贸易关系将至少保持目前的合作底线,而不是继续提高隔离墙。事实上,美国对中国多个进口产品实施的惩罚性关税,引发了一场贸易战,这场战争对双方都造成了伤害,原由特朗普政府发起,但拜登政府继续沿用。

随着选举的临近,拜登似乎意识到中美贸易策略需要某种程度的缓和,这种缓和首先需要双方的磋商,而主动权在美国手中,如果美国采取更温和、务实的措施,中国也愿意采取相应措施作为回应。不过,有消息称耶伦试图对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施压,但鉴于中国在全球新能源汽车供应市场上占据60%的份额,美国难以赶上,这种压力很难使中国作出退让。中美贸易问题及其关系的根本性矛盾未能解决,只是暂时性调整。

通过耶伦和布林肯的行动,美国显然比中国更需要找到共同点和合作空间,因为美国不仅面临国内压力,还面对国际问题,如俄乌战争的关键时刻和以色列与哈马斯的冲突,这些都使美国寻求中国在国际层面上的合作变得尤为重要。美国支持以色列,但这种立场与全球多数国家相冲突,因此中国的态度对美国来说非常关键。

版权声明:本文系作者原创文章,图片资料来源于网络,本文文字内容未经授权严禁非法转载,如需转载或引用必须征得作者同意并注明来源。
内容分享:
【腾讯云】ElasticSearch新用户特惠,快速实现日志分析、应用搜索,首购低至4折
Top